您好!欢迎访问太阳集团tcy8722(股份)有限公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  
您的当前位置:
河蟹不吃食或食欲下降的7个原因
来源: | 作者:wxdayou | 发布时间: 2019-05-20 | 77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俗话说:河蟹长得好,先要吃的好,但“能够吃”和“吃得好”是两个概念,饵料蛋白再高吃不下去也是没用,同样的在河蟹能吃的时候老喂“粗粮”一样长不好,因此必须兼顾饵料的质量与吃食的数量,才能培育出大规格、膏头足的优质河蟹。

 

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,河蟹吃食状况经常不稳定,尤其是谷雨后,温度开始逐渐升高,许多养殖户反映塘里出现不同程度的吃食下降情况,有的甚至不吃食,造成饵料浪费坏水。

 

针对这一情况,建议广大养殖户要理性面对,分析问题,找出原因,对症下药,切勿盲目用药,以免造不必要的损伤。

 

河蟹不吃食或食欲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:

 

1水体温度过高。特别是水位浅的塘口,中上层水积温过高,导致河蟹新陈代谢能力受阻,活力差。

 

2水草种植过密。水草密度过高,挤压了河蟹活动空间,饵料喂不下去,同时晚上呼吸作用大量耗氧,进一步影响河蟹正常摄食活动。

 

3定期改底,防止水质过浓,过混,减少底部发热、黑臭现象。老塘口建议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改底。

 

4定期解毒,缓解中毒应激,防止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摄食。

 

5高温季节每隔4-5天换一次水,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和水质清爽。

 

6提高水位,防止水体积温过高,水草要及时打头,疏通草路,保持水体流动。

 

7河蟹蜕壳。属于正常生理现象,河蟹在蜕壳过程基本停止摄食,蜕壳后即可恢复。

 

防控措施:

1)正确投饵,坚持“四定、四看”原则。

 

2)养殖中后期使用高品质饵料,切勿投喂腐烂、发臭的小鱼,以免坏水、引发肠炎等。

3)定期改底,防止水质过浓,过混,减少底部发热、黑臭现象。

 

4)定期解毒,缓解中毒应激,防止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摄食。

 

5)高温季节每隔4-5天换一次水,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和水质清爽。

 

6)提高水位,防止水体积温过高,水草要及时打头,疏通草路,保持水体流动。

(文章来源:中国水产养殖门户网)

Baidu
sogou